医学科研阐明了胰腺癌肿瘤神经递质系统的存在
2017-04-20 00:00:00
近日,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宣布,该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志刚和胆胰外科主任医师孙勇伟共同带领团队,研究阐明了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系统的存在及其失调现象,证明了5-HT通过调控有氧糖酵解促进胰腺癌细胞在代谢应激条件下的生长,进而促进胰腺癌的恶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胃肠病学》)上。据了解,这一发现提供了神经递质系统对肿瘤调控作用的直接证据,进一步诠释了肿瘤的系统性调控理念。
课题主要负责人孙勇伟介绍,胰腺癌是目前人体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小于6%,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号称“癌中之王”。胰腺癌最典型的的特征就是结缔组织增生,致密的间质成分可以达到肿瘤组分的90%,与其他肿瘤有所不同,癌细胞的快速分裂和生长需要大量能量,癌细胞通常依靠分解葡萄糖来获取能量。这就导致胰腺肿瘤细胞血供少,营养缺乏。
经过4年多的努力,张志刚带领团队找到了影响这一环节的重要因素,即肿瘤微环境中紊乱的5-HT系统。肿瘤细胞自身来源的5-HT通过自分泌作用于HTR2B受体,活化下游信号通路,增加了肿瘤细胞在代谢应激条件下的有氧糖酵解,为细胞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其中,HTR2B受体的抑制剂SB204741能够显著抑制KPC和PDX模型中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同时,HTR2B受体的抑制剂已进入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实验,因其安全性较好,有可能作为胰腺癌治疗的一种候选药物。
对此,张志刚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了一个胰腺癌能量利用的法宝,并且阐明了它的作用机理。当我们剥夺了胰腺癌的这一法宝时,它的生长被显著抑制了。更加有意思的是,针对这一法宝的药物已开始用于肺动脉高压治疗的临床实验,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老药新用的新策略,这将大大缩短研究成果进入临床实验的时间,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肿瘤是一种多病因、多基因参与的、以局部组织异常生长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是机体-器官-组织系统性调控失常的病变。肿瘤微环境中一些重要的调节分子,如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乙酰胆碱、皮质类固醇、免疫分子以及微环境中大量存在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会影响肿瘤发展的各个层面,如肿瘤的发生、免疫逃逸和侵袭转移等,这也提示了神经-激素-分泌蛋白等组成的微环境分子网络在恶性肿瘤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课题主要负责人孙勇伟介绍,胰腺癌是目前人体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小于6%,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号称“癌中之王”。胰腺癌最典型的的特征就是结缔组织增生,致密的间质成分可以达到肿瘤组分的90%,与其他肿瘤有所不同,癌细胞的快速分裂和生长需要大量能量,癌细胞通常依靠分解葡萄糖来获取能量。这就导致胰腺肿瘤细胞血供少,营养缺乏。
经过4年多的努力,张志刚带领团队找到了影响这一环节的重要因素,即肿瘤微环境中紊乱的5-HT系统。肿瘤细胞自身来源的5-HT通过自分泌作用于HTR2B受体,活化下游信号通路,增加了肿瘤细胞在代谢应激条件下的有氧糖酵解,为细胞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其中,HTR2B受体的抑制剂SB204741能够显著抑制KPC和PDX模型中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同时,HTR2B受体的抑制剂已进入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实验,因其安全性较好,有可能作为胰腺癌治疗的一种候选药物。
对此,张志刚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了一个胰腺癌能量利用的法宝,并且阐明了它的作用机理。当我们剥夺了胰腺癌的这一法宝时,它的生长被显著抑制了。更加有意思的是,针对这一法宝的药物已开始用于肺动脉高压治疗的临床实验,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老药新用的新策略,这将大大缩短研究成果进入临床实验的时间,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肿瘤是一种多病因、多基因参与的、以局部组织异常生长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是机体-器官-组织系统性调控失常的病变。肿瘤微环境中一些重要的调节分子,如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乙酰胆碱、皮质类固醇、免疫分子以及微环境中大量存在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会影响肿瘤发展的各个层面,如肿瘤的发生、免疫逃逸和侵袭转移等,这也提示了神经-激素-分泌蛋白等组成的微环境分子网络在恶性肿瘤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