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尽管当前有针对这种该疾病的疗法,但研究人员依然需要寻找能更加有效治疗并长期预防该疾病发生的新型策略。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细胞因子融合到了血液蛋白中,从而开发出了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新型疗法,在小鼠机体中,这种疗法能够阻断破坏的免疫细胞渗透到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同时还能减少在多发性硬化症发生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细胞的水平,进而就能降低患者机体的症状甚至实现有效预防疾病的目的。

研究者Jeffrey Hubbell表示,让我们非常兴奋的是,如今我们可以以一种比目前治疗手段更为有效的方式来抑制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尽管绝大多数的免疫细胞能保护机体抵御疾病发生,但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机体中,自体反应性免疫细胞会浸润到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并引发机体损伤,最近研究结果表明,Th17细胞能迁移到大脑中并在多发性硬化症疾病严重性上扮演着关键角色,Th17细胞是一种在机体次级淋巴器官中处于活性状态的免疫细胞。目前多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能通过将这些细胞隔离在淋巴结中的方式来阻断其靶向作用组织,但这些药物常常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一种名为白介素-4(IL-4)的抗炎性细胞因子能抑制促进多发性硬化症发生的基因的表达,同时其被发现还能抑制Th17细胞的再度激活,以其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性手段,研究者就需要寻找一种方法来将白介素-4维持在次级淋巴器官中从而确保Th17细胞能被抑制且并不会发生迁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研究人员将白介素-4与一种血液蛋白进行整合,随后将其注射到患有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小鼠模型)的小鼠机体中,结果发现,白介素-4与血液蛋白融合体能促进白介素-4停留在次级淋巴器官中,从而就会减少Th17细胞向脊髓的浸润,进而就能实现对疾病的抑制及患者症状的消退。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这种新型疗法甚至能有效预防绝大多数受试小鼠患上多发性硬化症,本文研究是科学家们首次证明将特殊的血液蛋白与免疫抑制细胞因子相融合来治疗并预防多发性硬化症,尽管该疗法表现出了些许副作用,但下一步研究人员将会深入研究该疗法的毒性作用,以期望尽快将该疗法推向人类临床试验。
最后研究者Hubbell表示,这种疗法未来有可能会让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在家中用注射笔自行注射治疗,同时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疾病症状的出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