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资讯
科研实验需把握三大要素、六大经验
2017-05-12 00:00:00

医学论文离不开科研实验,科研实验是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科研实验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通常是科研工作者为证明某项研究而进行的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

2、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

3、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

4、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科研实验的三要素:

受试因素 通常指由外界施加于受试对象的因素,包括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或内外环境的。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抓住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因素。研究中的主要因素是按以往研究基础上(本人或他人)提出的某些假设和要求来决定的。一次实验涉及的处理因素不宜太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施中难以控制误差。然而,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需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与实施的可能来确定带有关键性的因素。②找出非处理因素。除了确定的处理因素以外,凡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都称为非处理因素,所产生的混杂效应也影响了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对比和分析,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

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医学科研中,作为受试对象的前提是所选对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①必须对处理因素敏感;②反应必须稳定。


3)实验效应。


实验因素取不同水平时在实验单位上所产生的反应称为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比如读pH试纸上的数值)或主观指标(对一些定性指标的判断上),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自己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科研实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经历,做科研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科研靠积累。

象伦琴发现X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
2.文献要追踪。
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
3.记录要复习。

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
4.材料要变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试剂会降解,有些设备会老化,这导致你在完全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后得不到以前的结果。如果某种试剂只是有效量的减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变质以后产生了有害的物质,恐怕该换试剂了。如果设备读数有漂移,就得校正。总之,出了问题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确切"!否则就是刻舟求剑。
5.导师要看清。

导师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的想法随时在变。觉得事情不好,他会转向。你要擦亮眼睛,看清苗头,否则会被转晕。可以适当地引导一下,互动嘛。


医刊汇主要包含SCI期刊和中文期刊,可以协助投稿SCI论文和医学论文,致力于论文投稿、期刊投稿、期刊查询、期刊影响因子查询、期刊论文发表、期刊数据库、论文查重和论文检测等服务。

姓名
手机
留言

首页

电话咨询

在线留言

在线咨询